2017 年 6 月 15 日,由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长宁区政府指导,亿欧公司和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联合主办的“2017 中国互联网+新商业峰会”在上海绿地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本次峰会以“品质生活服务升级”为主题,采用 1+4 的形式,通过主会场“领袖峰会”的前沿思想碰撞和分会场“新零售、新出行、新生活、新服务四大主题峰会”行业观点交锋,为大家精心奉上一场中国生活性服务领域的思想盛宴。
峰会现场,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长宁区政府领导,中国生活性服务领域的商业领袖、投资大佬等齐聚一堂,论道长宁,共同探讨消费升级形势下生活性服务领域的创新创业之道。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区长顾洪辉、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杨朝、携程旅行、分众传媒、美团点评、上海联通等 8 家企业代表共同揭牌成立了上海互联网+产业联盟和“海上荟”互联网智库。亿欧公司创始人黄渊普发布了亿欧智库 《2017 中国互联网+生活性服务 TOP100 榜单》。
以下为亿欧公司创始人黄渊普现场演讲速记:
谢谢主持人(艾诚),感谢顾区长和杨主任的精彩致辞。首先,祝贺上海市"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实验区在长宁成功落地一周年。
今明两天的这个 3000 人次的峰会,有 50%的参会嘉宾来自上海之外的地方,总监级以上的负责人占比约 70%。峰会得到了上海市商务委员会、长宁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亿欧公司和长宁区青年联合会作为主办方,感谢各位领导的帮助,感谢今天所有到场参会的朋友们。
亿欧公司定位为 “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旗下有内容平台亿欧网、短视频项目“视也”、研究机构“亿欧智库”;还有企业服务商精选平台“企服盒子”、专家网络预约平台“天窗”,未来还将上线人才和资本服务,所有的产品都是为产业和企业的创新升级服务。
亿欧的内容关注 新科技、新理念在各产业的应用。什么是新科技?10 年前 PC 互联网是新科技、5 年前移动互联网是新科技,现在人工智能成了新科技。 什么是新理念?3 年前的互联网思维、2 年前的 O2O 是新理念,现在共享经济、消费升级是新理念。
为什么亿欧格外关注实体经济?
科技每 5 年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理念的变化频次更快,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 无论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思维、还是作为基础设施,新科技、新理念最终落 脚 点是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很少有第三方机构像亿欧这样,从成立一开始就 关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亿欧之前,有很多机构把互联网称为“新经济”,把实体经济称为“旧经济”。2015 年亿欧举办了第一届“新商业峰会”, 提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大势下,已经没有新经济旧经济之分,只有相互融合的新商业,而实体经济是新商业的主角。
如果我们把时间维度拉长,以 2017 年为基准往前推 30 年。我们可以知道,30 年前的 1987 年,华为、国美电器、招商银行、娃哈哈等知名实体企业纷纷成立;同年,中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互联网时代开始敲门。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受此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在接下来两三年受到较大挑战;与此同时,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公司网易、搜狐、新浪等相继成立,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信息门户时代。
2007 年,中国互联网进入电商时代,阿里巴巴 B2B 在香港上市,同年京东获得今日资本投资后快速发展,凡客、兰亭集势成立,第二年唯品会、1 号店等垂直电商成立。进入电商时代后,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大大加深。而到了 2017 年前后,以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以小电为代表的共享充电宝,从成立起就是科技实体企业。而无论是华为、国美,还是网易、阿里、京东也都升级为了科技和实体相结合的企业。未来,只有科技实体企业或实体科技企业。
实体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早几年说要干掉线下实体企业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发力线下。可以说,实体经济发展的春天来了。在美国,互联网巨头亚马逊于 2015 年 11 月开设了第一家线下书店 Amazon Books,2016 年 12 月开设了第一家线下便利店 Amazon Go。在国内,京东号称要开 100 万家便利店;有阿里背景的盒马鲜生自 2016 年 1 月开设第一家实体店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铺设了 10 家。这些变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过去 20 年,互联网有渠道红利,对应的就是成本有优势,抓住这个红利期的互联网公司获得快速发展。但是,到了今天,互联网做为渠道的红利已经基本消失。我们算一笔账:相比线下门店,互联网扩展空间和时间,但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贵;线下门店虽然有房租,但门店天然具有广告效应,加上基于门店的就近配送可以节省部分物流费用;目前,线上成本和线下成本趋于一致。
我们再来看几组数据:第一组数字是截至 2016 年底中国的网民人数为 7.31 亿,增幅为 6.2%;第二组数字是 2016 年中国的网购用户数为 4.67 亿,增幅为 12.9%;第三组数字是 2016 年中国的网购额为 5.16 万亿,增幅为 26.2%。这三组数字可以代表互联网的大盘,相比几年前已经大幅下滑。对于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要想保持 30%以上的营收增速,必须往线下实体经济走。
实际上,2016 年后线下实体门店的用户数开始在回流。 这样的大势下,对于广大互联网创业者来说,是时候放弃去做 to C 流量大平台的想法;对于实体经济的从业者来说,放弃对互联网的盲目崇拜,踏踏实实把线下的产品和服务做好更实在。
企业之间的竞争回归效率与服务
互联网背景的公司去做线下,实体背景的企业去嫁接互联网,谁更具优势?谁会成为未来的胜者? 刨除掉光鲜的概念,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比拼,归根到底是效率和服务。效率高则成本低,服务好则用户近。高效低价、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永远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沃尔玛于 1962 年成立,30 年后成为世界第一大零售商,它如何做到的?一是以折扣零售的模式切入,比当时主流的杂货店效率更高价格更低;二是真正做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高质量服务;三是为支持高效和高质量服务,十分注重用技术和系统解决问题。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沃尔玛就引进计算机进行日常管理,80 年代甚至发射了卫星来管理供应链。可以说,沃尔玛很早就是一家零售科技企业。
后来,1995 年成立的互联网公司亚马逊用沃尔玛的方式和沃尔玛竞争。亚马逊抓住了互联网发展早期的巨大红利,运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亚马逊以用户为中心,服务上做得更为极致;亚马逊在技术上的投入更为积极,随着时间推移技术优势越来越大。发展到现在,亚马逊已经从“互联网+零售”升级为“人工智能+全行业”。2015 年至今,沃尔玛的股价跌了 11%,而亚马逊的股价涨幅高达 230%,亚马逊在市值上已经远远超过了沃尔玛。
实体经济旧势力将被加速淘汰,企业升级刻不容缓
运营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是中国企业的通病。 实体经济发展的春天是来了,但这个春天不属于基本功差、不愿变革的线下企业。接下来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运营效率低、服务意识差的实体经济旧势力将被加速淘汰。
1492 年,哥伦布第一次抵达美洲后,西班牙殖民者很快征服了加勒比海地区的大多数群岛;不到 20 年,整个加勒比海地区的原住民几近灭绝。对于家门口发生的惨案,处在今天墨西哥一带、代表美洲三大文明之一的阿兹特克帝国毫不知情。这个帝国,深信自己早已认识了全世界,相信世界大多在自己的控制之下。1519 年,一队大约 550 人的西班牙殖民者侵入阿兹特克帝国,毫无认知和防备的阿兹特克帝国完全不知如何应对,国家很快陷入混乱。仅仅 2 年后的 1521 年,鼎盛时有 300 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被灭亡。
11 年后的 1532 年,另外一队只有 169 人的西班牙殖民者侵入了另外一个代表美洲三大文明的印加帝国。印加帝国同样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对阿兹特克帝国的灭国惨案一无所知。西班牙殖民者几乎用同样的方式,先设计俘虏了印加帝国的皇帝,使帝国陷入混乱,接着用更快的速度征服了人口高达 600 万的印加帝国。
不少实体企业,就像是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完全认知不到或忽视外面世界的变化;纵然体量不小,一旦遭到更为先进的体系入侵就会迅速溃败。更多的体系,认知到了一些外面世界的变化,也尝试过嫁接先进的技术,但效果不佳。
原因很简单, 除了认知变化、嫁接技术外,组织文化和人才升级是体系升级的核心。 处在奴隶社会的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打不过组织文化和人才更为先进的西班牙。同样,世界近代史,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和亚洲封建主义大国发生冲突时,也是一次又一次以少胜多。
和国家升级一样, 企业要升级,首先创始人要以开放的心态关注世界的变化,提升自我的认知。第二是嫁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武装好企业。第三,必须进行人才升级,建立适应新时代的组织文化。
2017 年,行业最大的变化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以消费升级为代表的新理念,正成为两大最重要的创新方向。我们相信,在消费升级这个大方向上,上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期待上海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