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StartupGrind(创业磨坊) 都会在全球 98 个国家的 200 多个城市组织与创业相关的分享活动。在中国,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和宁波都举办过 StartupGrind 创业活动,与一些捞一票就走的峰会和论坛不同,起源于硅谷的 StartupGrind 没有实体承载、也没有其他赚钱的方式,而是一直靠门票和赞助维持运营。
StartupGrind 的创始人 Derek Andersen 在知名游戏公司 Electronic Arts 工作了四年,在经历了几次不算成功的创业之后,Derek 创办了 Startup Grind,他希望通过硅谷特有的分享精神来帮助世界各地的小型创业公司。Airbnb 联合创始人 Nate Blecharcyzk、Instagram 联合创始人 Mike Krieger、Y Combinator 现任掌门人 Sam Altman 都曾是 StartupGrind 的分享嘉宾。
StartupGrind 最鲜明的特点在于,他们的成员都会无偿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里——Mia 在上海负责当地的活动筹划工作,她本身在一家跨国集团中任职,而她的丈夫经营着一个小型创业公司。一方面他们都想把自己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另一方面,作为公司的掌舵人,Mia 的丈夫确实需要花时间弄懂如何管理一家公司。之后,他们便开始组织 StartupGrind 的分享活动。
“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创业者对行业的理解都很深入,但是经营一家公司的核心在于对人的管理,我的丈夫需要学习这些,很多一样在创业的人也不懂怎么去管理公司里的人,我们就有了组织类似活动的想法,刚好用上了 StartupGrind 的品牌。”Mia 说,StartupGrind 的活动并不复杂,他们会寻找一些同样来自创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回答在场观众各种各样的问题——从产品设计、广告销售到人才招聘的方方面面。
“很多创业主题的活动或多或少都没有弄懂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到底想知道什么,很可能他们并不在意你的产品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而是关心我怎么去管理我的员工、我的开发赶不上预定进度该怎么办,这些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Mia 说。不过,StartupGrind 也会遇到一些中国特色的东西,比如在中国,往往会同时出现多个几乎是一摸一样的产品,大家都照着一样的路径规划一样的商业模式、甚至是你抄我我抄你,没有太多值得分享的东西。
同样,包括 Mia 在内的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另一个现象——与硅谷不同,中国的创业公司并不怎么热衷于分享经验和见解。在 Derek Andersen 上一次中国之行中,中国人对赚钱的热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天早上我去广州的一个市场上,发现有一百多个小商贩在卖同样的东西,那是多么激烈的竞争啊!但是每个人都得非常努力的去吆喝做生意,不然怎么能从这些对手中脱颖而出呢!我真的太敬佩了。”
在 StartupGrind 邀请的嘉宾中,会有一些人直接分享其商业逻辑和业务数据等的核心问题,包括其在业务进展过程中的经验收获。但中国的创业者有更多顾虑,比如“观众里会不会有我的竞争对手和别有用心的媒体”、“公关部会不会找我的麻烦”。尤其是带着大众属性的创业明星,他们更愿意分享一些不痛不痒的鸡汤、广告和公关演讲,真正涉及产品与业务的内容并不多——在中国,创业明星变成了全民的、大众的甚至是政治的,这是困难的成因。
“硅谷一贯有一种 pay it forward 的精神,《硅谷百年史》里面说过,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是它拥有的一切的综合。然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硅谷有一种不论“阶层”如何,都愿意互相帮助的氛围。如果你还是个 20 岁的无名小卒,写信给 Foursquare 的 CEO Dennis Crowley,你就有可能约到他喝咖啡。Steve Jobs 曾经也经常揪着 Andy Grove 在派对上问各种问题。这些都基于这些大人物就算功成名就,也懂得分享的力量,因为分享不仅仅是奉献,也是长远的投资。”在深圳负责 StartupGrind 筹备工作的 Grace 说,她在工作中同样也为类似的问题感到困扰,“分享其实是一种长线的品牌建设战略。品牌寻求的是客户精神上的认同对方的价值观,从而认同它所销售的产品。企业将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公众,本身就是一种传播价值观的方式,也是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一点,西方的公司有普遍的认知,乐于抓住机会。中国市场经济也才开放 30 多年,不到半个世纪,因此并没有充分的时间发展品牌建设的观念和能力。”
在 Grace 看来,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历史本身不算久,真正适合指导创业的导师也没那么多,中国“第一代”创业者经历的大多是阴沟而非分享与帮助,在没有尝到甜头的经历的情况下,自然也难以体会回报的美。“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更多拥有长远思维的人来号召和推动。”Grace 说。
在上海,Mia 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她也能够理解大公司严苛的规定与保密条款,在分享嘉宾的选择上,她会更多的倾向于小公司的创始人。“我们请到过一些嘉宾,他们的特点是,本身在大型公司里工作过很多年,有很多的行业知识,同时也在经历创业初期,这样的人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顾虑。”Mia 说,“沟通也很重要,在每次活动之前,我们会和嘉宾沟通访谈的主题,从观众的角度想象他们想从这个嘉宾身上获得什么信息,列出一些他们可能会关心的问题。我们会看看这些问题是不是也是嘉宾感兴趣的,之后再剔除掉他们不感兴趣,或者没有太多内容可以分享的问题。”
Mia 正在上海不遗余力的推广 StartupGrind 的价值观:Give First, Help Others, Make Friends。“和美国相比,中国人确实会内向一些,所以我们会更愿意向大家传递‘Give First’的理念,如果我们讨论的是你关心的、感兴趣的东西,你总会有点什么想说的,可能一次、两次不愿意分享,第三次总会被吸引的。”
在接受采访时,Derek Andersen 说,“在 Startup Grind 成立初始,大家都深谙这个组织的意义,即我们需要帮助,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并从活动中学习。核心价值就像一块磁铁,用来吸引和你相似的人,和愿意和你同舟共济改变世界的人。找到这些人其实很难,但如果你有对的价值观,写下来,放在网页上,会让这件事变得简单一点。”互联网精神的本质是开放共享的,而非封闭自私的,50 年过去了,在印度班加罗尔、台湾新竹科技园和北京中关村之后,人们发现硅谷依旧无法复制——至少不是划一块地再砸几百万那么简单。
图片来自 startupgrind.cn